21家假COCO门店在上海被查。
日前,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消息称,普陀区市场监管局对21家奶茶店共19家经营主体侵犯“COCO及图”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进行了没收与处罚,罚款共计.47万元。
假COCO门店的被查,属实大快人心。然而,21家假COCO门店,只是山寨门店的冰山一角,餐饮业的“山寨文化”,已经渗透进每一个品类,每一个角落。
01山寨有“出处”,仔细甄别,不难发现
山寨门店不似“高仿”,会让人傻傻分不清楚。有心的人不难发现,绝大多数的山寨门店并不会直接复制正宗门店,它们总会在一些细节之处设计一些细微的差别,以便于在产生纠纷时尽量降低法律风险。
在上海被查处的假COCO门店中,很多在招牌上就与正宗门店有着明显的区别。比如在COCO品牌名的基础上加上前后缀,比如COCOXX,或是XXCOCO。当然,这一类的门店会在门头设计时尽量弱化前后缀,让人们在惯性思维下忽略招牌的不同。
明知是假,却又为何有那么多的创业者冒着法律风险前赴后继?因为“树大招风”!
市场上的山寨门店主要分为两种模式:
一是单体门店,之所以选择山寨品牌门店,是因为店主想“走捷径”。这些店主大多是希望借品牌的影响力,迅速打开生意的局面。这一类的门店,有的仅仅借用品牌的形象视觉设计,在产品与管理方面则有着自己的想法。由于规模小,店主如果用心经营,这一类门店的生意有可能会反超正宗门店。
二是快招门店,这是快招公司借知名品牌赚快钱的常用套路。快招公司的目的在于赚加盟商的钱,收取创业者的加盟费、品牌管理费、高昂物料费等,是这些快招公司的盈收来源。快钱到手后,公司并不管门店的死活。所以,这一类的门店一般“见光死”,存活期短。在快招公司“割完韭菜”后,这一类的门店更是会集体陷入关店潮。
02“假COCO”一抓一大把,背后有一条疯狂的灰(黑)色产业链
创业的路上,有多少人被快招公司“割了韭菜”?
上海一个区,查出21家假COCO店,这个数字不可谓不惊人。放眼全国,不知还有多少家假COCO店“光明正大”地开门营业。假COCO店如此之多,快招公司“功不可没”。无处不在的“假COCO”背后,有一条疯狂且令品牌与无数创业者痛恨的快招产业链。特别是门槛低,易标准化的茶饮行业,更是成为快招公司肆意生长的温床。
每一个知名茶饮品牌的背后,都有一堆山寨品牌
搜索“喜茶加盟”关键词,首页出现了一条条的“加盟”信息,但事实呢,喜茶只做直营,并未开放加盟。这些在喜茶字母拼写、在喜茶名字前加入前缀的快招品牌,打着几万元开店,手把手教学,保姆式扶持的旗号,一点点攻破创业者的防线,将创业者的创业资金收入囊中。
搜索益禾堂加盟,也出现了各种组合形式的“益禾堂”。
比重新组合的“益禾堂”更“高明”的,还有各类蜜雪冰城的“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zlfa/532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