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中午去吃了杨国福麻辣烫,突然想到,它不是在上周提交上市申请了吗?冲刺上市,立志成为“麻辣烫第一股”。
大家也许会唏嘘,“卖麻辣烫也可以上市了?”
可不要小看麻辣烫,就当下快时代的节奏,工作午餐定一碗麻辣烫外卖,是再平常不过的了,如果人人都这个态度,它的市场还会差吗?
它的生命力顽强的很,疫情期间,海底捞的逆势扩张损失惨重,但再看麻辣烫呢,外卖就可以规避很多风险,疫情下的年,行业规模仍达到亿。
甚至看前5年的数据,16年到20年,麻辣烫外卖市场就从55亿元增长到亿元,复合增速达到59%。整体的市场规模也从亿元增加至亿元。
有机构预测,在接下来5年,中国三线和以下城市的麻辣烫市场规模要从亿元增长至亿元,复合增速超过10%,下沉市场的规模要远大于一二线城市。
至年中国麻辣烫品牌前五大从业者的开店数量超家,杨国福有明确的市场份额优势,占比第一大,紧接着是张亮麻辣烫,这俩可以说是行业双霸,说到麻辣烫,谁不知道杨国福和张亮呢。
杨国福麻辣烫最早是成立在年,从最开始,它就尝试在黑龙江采用加盟模式,到了年,该餐厅可以说已经覆盖了黑龙江地区了。
紧接着,门店数量快速扩张,甚至出现了第三方管理伙伴去监督指导,将门店布局到了华北和华中地区。在年末,公司门店数量已经超过家。
为什么有这么多门店?这可是杨国福的重要收入来源。
从年到年9月底,杨国福的营收分别是11.81亿元、11.14亿元和11.63亿元,其中来自加盟店的收入占比分别是87.6%、94.8%和94.3%。
而相对加盟店的收入,那些自营店的收入占比,已经逐年缩小到不足1%。从这就可以看,靠着“加盟商”这座金山,杨国福确实赚得盆满钵满。
看到一些不知真假的小道消息,在北京开一家杨国福的店,加盟费是接近4万,总投资费用大概要28万,二线城市要少点,但至少要15万。这相比成立之初,几千元的加盟费,可真是水涨船高。
这么多人会选择加盟,当然还是离不开杨国福的招牌,它还是“好”的。
一“好”在产品上,它立志做“可以喝的麻辣烫”,汤底的食材要求达到营养均衡的标准,而不是传统麻辣烫的“多、杂、不卫生”的印象,还有,它是“斤式自选”,大家口味自选。甚至有专门的研发中心,去保证核心调味料的自主生产。
二“好”是在管理上,这么庞大的加盟体系,离不开强大的管理体系。公司在开始采取第三方管理伙伴模式,其主要义务就是每月负责对负责的地区进行巡店,做一些评估。
公司内部还有32人的加盟管理部分,负责直接管控地区和上面的第三方管理伙伴。
对这么负责的网络,公司还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数字化供应链和运营系统解决方案,去保障全流程的质量控制。
像前端的管理体系,会负责巡店记录和优化会员系统。还有中后台的运营体系,会涉及到加盟商们采购等问题。
说到采购,它的三“好”就在这里,公司的采购端是优质的供应商,像牛骨粉、全脂奶粉、番茄酱的供应商都是知名企业。前面也说到了,公司还会自建工厂,去研发一些调料。
公司还会与第三方合作并布局,常温和冻品食材的物流项目,可以实现常温食材是2-3日内送达,冻品食材1-2日就可以送达。可以说,杨国福麻辣烫有采购、生产、仓储和运输全工业化的供应链优势。
在这些优势下,加盟体系愈发成熟,计划-24年每年国内新拓家门店。公司3年以上加盟门店数量占比稳定在40%以上,且单加盟商持有门店数稳步提升。
近年加盟商退店率也是在逐步下降的。看公司未来规划,-年公司每年在中国将开设不少于家门店。
此外公司亦计划建立海外业务管理中心,以亚洲为出发点辐射各个海外区域,至年9月公司海外加盟餐厅数量达21家,也就是让海外也吃的我们的麻辣烫,果然上市的抱负不是白来的。
说到这里,突然想到了,上周Keep也递交了招股说明书,拟主板挂牌上市,或将成为“运动科技第一股”,高盛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。
我看了下公司的业绩,Keep在年和年的营收分别为6.63亿元和11.07亿元,同比增长66.9%;年前三季度,Keep的营收从年同期的8.20亿元增加41.3%至11.59亿元,并已超过年全年的营收规模。
看这两家,或许,“好的业绩表现就是想成为第一股的底气吧”。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zlfa/8115.html